三替董事长陶晓莺:领跑家政,点亮万家灯火!
发布于:2020-10-19

转载自:HTV财经第一线


   1992年,在杭州翠苑社区,陶晓莺租下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子,买了两张桌子、两个柜子,装了三台电话,这就是三替的开始。如今,三替已建立完整的家政服务产业链条,业务涉及家政、管道工程、装饰、信息服务等,范围涵盖全国。今天我们的《天下杭商》,专访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




      乐观,爽利,这通常是陶晓莺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就是不服输”。1992年,她抛下“铁饭碗”,辞职下海,闯进了当时还很“新潮”的家政服务业。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需求少、发展空间不大,但是如今,陶晓莺的三替已经拥有一支15000人的“家政铁军”,成为了家政服务业龙头。


      主持人 徐青:创办三替已经有28年的时间了,对您来说这么长的时间,创业了那么多年,你的感受是什么?

      陶晓莺:三替就是从无到有,我们开创了新的行业,所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创办了三替,三替成就了我今天的经历、阅历,可能还有一部分是能力,所以我觉得我和三替是荣辱。

       主持人 徐青:我知道最早的时候您说是1.0版本,那个时候三替是中国驰名商标,我们有很多的荣誉,那么现在到2020年了是什么版本了,内容有哪些?

      陶晓莺:我们现在可能对同行来说,我们应该是3.0版本了。三替早就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三替好生活”APP,和滴滴打车,包括美团外卖一样,在手机里你都能够操作。以前最早的时候我们是从热线,后来到网线,现在到了无线。当然我们可能未来三替一定会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当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时候,人才、事业、格局和它未来的天空也好,要比现在大得多。


      主持人 徐青:您觉得现在有那么多的家政公司,你们跟他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陶晓莺:三替如果说和同行有差别的话,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和追求学习,在学习上包括技术上,包括研发上我们有很大的投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领先于同行,所以三替其实这么多年是一个立体的发展,我们总是能够当一个新的服务需求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把握新的服务这些需求的机会,所以我们始终引领着这个行业的成长和发展。




      大到工业清洗、机场搬迁,小到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三替集团的业务如今已涉及方方面面,仅在杭州就为百万人提供家政服务。陶晓莺告诉我们,三替在创立之初就作出规定:对孤寡老人、特困户和重残家庭一律实行免费服务。此外,已累计为10万余下岗失业失地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免费培训与再就业推荐。这次疫情中,三替又为支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家庭提供免费服务。



      主持人 徐青:这次因为疫情的缘故,会不会对你们的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会造成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陶晓莺:正月初六武汉要封城的时候,早晨我就睡不着,2点多我就怎么也睡不着,我觉得我那么多员工在武汉,如果封城了以后,他们是有多么大的一种畏惧和恐惧。恐惧他们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封城:他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我就起床专门写了封信,我说:无论你在家休息多久,公司的工作岗位都会为你保留,你们在家里要体现一个“三替人”的担当和品德,不仅要照顾好家人,还要照顾好亲戚朋友,要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后来疫情逐步越来越严重以后,我们浙江省有援鄂医疗队,那天我又在想,我说我要为所有的在杭州照顾被隔离新冠疫情的志愿者和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一共有1000多人,我要给他们家里提供9大类的免费服务,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一定会优先安排,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应该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

       主持人 徐青:我们再回顾一下,把时间拉到1992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您的创业初心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陶晓莺:那个时候创业初心就是年轻人不安分的心,很想到社会上去历练一下自己。我看了新民晚报上有一个报道,它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对第三产业需求量越来越大,我想第三产业就是服务行业。其实那时候买鲜花送人也很少,人们没有花钱买服务的概念。我们的当时有9个合伙人,坐在办公室里的比干活的人还多。后来我觉得我这么好的工作机会都放弃了,我一定要坚持。鲁迅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以说,当你没有退路的时候是最好的路


      主持人 徐青:您觉得杭商精神是什么?

      陶晓莺:我觉得杭商精神应该是说低调、务实、勤勉,还有我们那份真诚和爱,因为有了这么多朴实的、脚踏实地的品德,自然会赢得员工。我们现在20多年的员工也很多,自然会赢得客户,赢得社会,赢得政府,赢得今天我们杭商这么好的发展。



转载自:HTV财经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