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刊发报道“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每一次转身,都是为了让行业更精彩”
发布于:2021-01-23
日前,《钱江晚报》记者莅临三替集团,就三替集团的发展对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进行专访。1月22日,《钱江晚报》用整版篇幅进行了报道。



《钱江晚报》

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

每一次转身,都是为了让行业更精彩

“来了呀,看看我有什么变化吗?”一如既往爽朗地笑着,这一次,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肉眼可见地变了,一头短发,愈发显得时尚干练。

说起三替,杭州人一定不陌生,从疏通维修,到搬家服务,从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从1992年至今,陶晓莺已经在家政服务业耕耘了近30年。

没有高利润增长,没有颠覆性变革,没有疯狂式扩张,这个定位在“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累”的企业,365天出现在千家万户。只有一个例外,“去年春节我们第一次休息。”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中,疫情袭来,让许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这一年,三替还好吗?最近,我们和陶晓莺面对面,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次春节打烊,一季度遭遇断崖式下滑

1992年,陶晓莺抛下“铁饭碗,辞职下海,创办了三替。“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一定会特别旺盛。那个时代,没有服务业,就想着大家家里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陶晓莺说,替你排忧、替你解难、替你受累,所以公司就取名叫三替。

陶晓莺告诉记者,以往的春节,都是最忙碌的时候。针对春节期间家政行业“用工荒”情况,三替集团坚持每年春节不打烊。

“创业将近30年来,去年是三替第一次春节不营业。”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凌晨2点多,陶晓莺辗转难眠。“当时湖北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想到远在湖北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我怎么都睡不着,就爬起来给大家写了一封信。”每天与家政人员朝夕相处的陶晓莺,对他们想要什么,缺少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再清楚不过。

信中,陶晓莺写道:“无论你们在家休息多久,公司的工作岗位都会为你们保留。你们在家里要体现一个三替人的担当和品德,不仅要照顾好家人,还要照顾好亲戚朋友,要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到了2月19日,三替集团正式复工,陶晓莺再次许下承诺:为杭州市1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家庭提供援鄂期间的免费家政服务。此外,疫情期间,上千名三替人坚守在防控一线,多次为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搬运防疫物资,提供家庭照护、病人护理、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等各项服务。

员工们心里稳了,抗疫英雄们的心里暖了,可是什么给了陶晓莺信心?

事实上,就在2020年第一季度,三替的营收遭遇断崖式下跌,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遗憾没能做点什么。这次终于能够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为这些逆行者、和平年代的英雄做点什么,我心里很高兴。”陶晓莺笑着说,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


全年增长超30%,逆风起飞的秘诀是什么

从两张桌子,两个柜子,三个电话,十来号员工。到现在,陶晓莺带领的三替已经拥有一支15000人的“家政铁军”,由普通家政服务企业向生活服务提供商转身,三替将服务业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业务涉及家政、管道工程、装饰、信息服务等,范围涵盖全国。

三替从行业的开拓者,到行业的引领者,过程中,有时代变革和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更有不断创新和持久耕耘的艰辛付出。“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陶晓莺说。

数据显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三替的营收上扬,之后一路走高,“全年增长同比增长超过30%,是我们成绩最好的一年。”

逆风起飞的秘诀是什么?

陶晓莺表示,一方面,需求回暖了,另一方面,在风浪中,大企业的品牌优势凸显了出来。“疫情之后,一些小企业退出了,或者没有能力提供服务。我们更可靠,更放心。”陶晓莺解释,家政服务业要走进千家万户,格外需要得到客户的信任,与此同时,三替的员工们也做足了防疫工作。

得到用户的信任,不仅仅是一天两天的积累。“如果说三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是打造员工服务品质,建设员工心理品质。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学习上、技术上、研发上,有很大的投入,领先于同行。”在陶晓莺看来,当一个新的服务需求来临的时候,能够把握住机会很重要。

“以前最早的时候我们是从热线,后来到网线,现在到了无线。我们现在的‘三替好生活’APP,和滴滴打车、美团外卖一样,在手机里你都能够操作。”

不光是行业的开拓者,三替更是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三替早已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并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发展,

陶晓莺透露,85后90后用户的占比越来越高,现在,三替7成的订单来自APP。


对未来有信心,创业30周年还要拍电影、写书

2021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看似传统的家政服务业中,还有没有蓝海?

“未来的创新亮点就在家政服务进社区。目前我们已有30家社区服务网点,2021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家。”陶晓莺显得很有信心,她告诉记者,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着力推动家政进社区。

陶晓莺解释,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为“9064”模式∶90%居家为基础、6%为社会和机构养老、4%为政府兜底。其中,90%的养老服务需要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来完成。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热点问题。

“你有所呼,我有所应。”2017年三替集团便开始部署社区养老、社区家政服务,首推“慧生活”社区居家养老,将邻里生活社区和互联网完美的融合,实现了家门口的五星级健康养老生活场景。目前,杭州市政府一共评选出三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试点领跑社区,其中两家社区门店是三替的社区服务门店。

时间过得很快,明年就是三替创办三十周年了。曾经,黑西装、白衬衣,外加一头长卷发,是陶晓莺多年不变的标志性造型。去年年初,陶晓莺剪短了头发,不光是年轻的外在表现,更是心境上的焕然一新。“用新的一种形象迈向未来吧。”

陶晓莺告诉记者,到了创业的三十周年,自己两个心愿,一是写一本三替文化集锦的书,让所有家政人员可以共享,第二,拍一本电影,主题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心里有梦想,生活有希望。”陶晓莺说。


同时,《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新媒体端对此次专访进行同步报道。


《小时新闻》新媒体客户端

三替陶晓莺:

2020逆势增长30%,心中有梦想,生活有希望

“来了呀,看看我有什么变化吗?”一如既往爽朗地笑着,这一次,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肉眼可见地变了,一头短发,愈发显得时尚干练。

说起三替,杭州人一定不陌生,从疏通维修,到搬家服务,从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从1992年至今,陶晓莺已经在家政服务业耕耘了近30年。

没有高利润增长,没有颠覆性变革,没有疯狂式扩张,这个定位在“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累”的企业,365天出现在千家万户。只有一个例外,“去年春节我们第一次休息。”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中,疫情袭来,让许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这一年,三替还好吗?最近,我们和陶晓莺面对面,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次春节打烊,一季度遭遇断崖式下滑

1992年,陶晓莺抛下“铁饭碗,辞职下海,创办了三替。“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一定会特别旺盛。那个时代,没有服务业,就想着大家家里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陶晓莺说,替你排忧、替你解难、替你受累,所以公司就取名叫三替。

陶晓莺告诉记者,以往的春节,都是最忙碌的时候。针对春节期间家政行业“用工荒”情况,三替集团坚持每年春节不打烊。

“创业将近30年来,去年是三替第一次春节不营业。”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凌晨2点多,陶晓莺辗转难眠。“当时湖北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想到远在湖北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我怎么都睡不着,就爬起来给大家写了一封信。”每天与家政人员朝夕相处的陶晓莺,对他们想要什么,缺少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再清楚不过。

信中,陶晓莺写道:“无论你们在家休息多久,公司的工作岗位都会为你们保留。你们在家里要体现一个三替人的担当和品德,不仅要照顾好家人,还要照顾好亲戚朋友,要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到了2月19日,三替集团正式复工,陶晓莺再次许下承诺:为杭州市1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家庭提供援鄂期间的免费家政服务。此外,疫情期间,上千名三替人坚守在防控一线,多次为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搬运防疫物资,提供家庭照护、病人护理、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等各项服务。

员工们心里稳了,抗疫英雄们的心里暖了,可是什么给了陶晓莺信心?

事实上,就在2020年第一季度,三替的营收遭遇断崖式下跌,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遗憾没能做点什么。这次终于能够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为这些逆行者、和平年代的英雄做点什么,我心里很高兴。”陶晓莺笑着说,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



全年增长超30%,逆风起飞的秘诀是什么

从两张桌子,两个柜子,三个电话,十来号员工。到现在,陶晓莺带领的三替已经拥有一支15000人的“家政铁军”,由普通家政服务企业向生活服务提供商转身,三替将服务业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业务涉及家政、管道工程、装饰、信息服务等,范围涵盖全国。

三替从行业的开拓者,到行业的引领者,过程中,有时代变革和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更有不断创新和持久耕耘的艰辛付出。“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陶晓莺说。

数据显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三替的营收上扬,之后一路走高,“全年增长同比增长超过30%,是我们成绩最好的一年。”

逆风起飞的秘诀是什么?

陶晓莺表示,一方面,需求回暖了,另一方面,在风浪中,大企业的品牌优势凸显了出来。“疫情之后,一些小企业退出了,或者没有能力提供服务。我们更可靠,更放心。”陶晓莺解释,家政服务业要走进千家万户,格外需要得到客户的信任,与此同时,三替的员工们也做足了防疫工作。

得到用户的信任,不仅仅是一天两天的积累。“如果说三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是打造员工服务品质,建设员工心理品质。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学习上、技术上、研发上,有很大的投入,领先于同行。”在陶晓莺看来,当一个新的服务需求来临的时候,能够把握住机会很重要。

“以前最早的时候我们是从热线,后来到网线,现在到了无线。我们现在的‘三替好生活’APP,和滴滴打车、美团外卖一样,在手机里你都能够操作。”

不光是行业的开拓者,三替更是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三替早已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并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发展,

陶晓莺透露,85后90后用户的占比越来越高,现在,三替7成的订单来自APP。



对未来有信心,创业30周年还要拍电影、写书

2021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看似传统的家政服务业中,还有没有蓝海?

“未来的创新亮点就在家政服务进社区。目前我们已有30家社区服务网点,2021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家。”陶晓莺显得很有信心,她告诉记者,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着力推动家政进社区。

陶晓莺解释,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为“9064”模式∶90%居家为基础、6%为社会和机构养老、4%为政府兜底。其中,90%的养老服务需要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来完成。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热点问题。

“你有所呼,我有所应。”2017年三替集团便开始部署社区养老、社区家政服务,首推“慧生活”社区居家养老,将邻里生活社区和互联网完美的融合,实现了家门口的五星级健康养老生活场景。目前,杭州市政府一共评选出三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试点领跑社区,其中两家社区门店是三替的社区服务门店。

时间过得很快,明年就是三替创办三十周年了。曾经,黑西装、白衬衣,外加一头长卷发,是陶晓莺多年不变的标志性造型。去年年初,陶晓莺剪短了头发,不光是年轻的外在表现,更是心境上的焕然一新。“用新的一种形象迈向未来吧。”

陶晓莺告诉记者,到了创业的三十周年,自己两个心愿,一是写一本三替文化集锦的书,让所有家政人员可以共享,第二,拍一本电影,主题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心里有梦想,生活有希望。”陶晓莺说。